并发模式之比较

前文比较过我们的应用框架和Actor模式,不过感觉仍然不够充分,所以这段时间跟进了一些常见的并发模式,发现了一些本质上的区别。

讲到并发计算我们常常会讲到Scala的Actor,Go的goroutine,以及erlang的process,goroutine遵循CSP(Communication Sequence Process),而Actor多少也受CSP的启发,而且这三者从外面看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但是实际上细究起来还是有所区别的:

  1. Actor之间的通信是异步的,就是说一个Actor将消息扔到另一个Actor的Mailbox以后就不用管了,不用等待另一个Actor处理完。
  2. goroutine是同步的,一个goroutine将消息扔给另一个goroutine处理,并且阻塞等待另一个goroutine处理完,才能继续。只不过,go实现了一套调度机制,可以使得goroutine可以重入而不是真正的阻塞操作系统的线程。
  3. erlang的process也是异步的,不过由于erlang是一种函数式编程语言,所以不存在状态共享,是严格的无副作用。Scala则有一些把函数式编程与命令式编程糅合在一起的味道。

goroutine的同步特性使得用命令式编程写起来非常简单,这也是go受热捧的原因。但是同步的通信毕竟不是一个可以很好的scale的方案,所以go在多核,分布式计算上扩展起来比较困难,相反Actor和erlang的process则轻易的做到location transparency,比如Actor可以运行在集群中的任何一个节点。

我们的应用框架是异步的,这一点和Actor接近,可以做到location transparency,不过有一点与以上三者都不同:

  1. 我们的应用框架中,消息发送者与消费者不产生耦合,发送者只需要发出消息,由消费者去选择感兴趣的消息处理,是一种总线结构。
  2. erlang和Actor中消息发送者需要知道接收者的ID,才能发送消息,是一种点对点结构。Actor也可以通过Channel解耦发送者和接收者,但是本质上每一个Actor仍然需要维护自己的一个入口消息队列。
  3. goroutine使用匿名管道解偶了消息发送者和接收者,但这只是在编译器解耦,也就是不用开发者显示指定接收者ID,运行期一样产生耦合,因为毕竟是同步调用,还是点对点结构。

Comments